中新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亞太青年菁英共話“智能交通”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APEC不僅是政治家、企業家的舞臺,也活躍著年輕一代的身影。來自APEC21個經濟體的61名青年代表7日走進北京交通大學,共同就智能交通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21世紀APEC智能交通”這一聽上去宏大且專業的主題,在專家的講解下,在青年們這裡變得生動而具體。北京交通大學運輸學院副院長閆學東向青年們分別講述了智能交通的特點和優勢、在不同國家的應用現狀、未來的發展趨勢等,全程英語無障礙交流讓學生們聽得興緻勃勃。
  參加研討會前,青年們還參觀了北京交通大學鐵道博物館和該校交通運輸學院沙盤實驗室,在觀看模擬鐵路線路的基礎上詳細瞭解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實驗室和博物館如同軌道交通現代技術與歷史沿革的時空對話,給各國青年留下了深刻印象。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一年級博士生Carly Gordyn非常羡慕中國的智能交通飛速發展。她說,在她的家鄉沒有高鐵。而中國的高鐵技術很先進,來北京這幾天發現這裡地鐵也很方便,智能交通管理得很好,這些都值得學習。
  Carly Gordyn所學專業是國際關係,她的研究領域是亞太合作,參加APEC青年周正與她的博士研究對口。她認為,在年輕人中展開廣泛交流,不僅僅在交通領域,而是在各個領域間都展開對話與合作,對於亞太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四年級學生洪偉強專業是語言學,但卻對智能交通的主題非常感興趣。他說新加坡非常重視智能交通,在學校時也參與過類似項目。已經有一家小小公司的他敏銳地從中看到了商機。參加APEC青年周活動,除了結交朋友,還有機會聽到許多業界專家和大公司介紹前沿技術,讓他覺得很有啟發。
  事實上能入選APEC青年周的代表都是精英,都事先做過關於中國的功課,Carly Gordyn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字郭凱麗,並會用漢語拼音拼出來,方便與中國人交流。有的學生在提問時甚至能用中文說出“要致富先修路”這樣的中國俗語。講一口流利中文的洪偉強說,自己是經過選拔才得到這個機會,他因為自己做了一個網絡公司,對網絡經濟有獨到見解而入選。
  與各經濟體青年相處的這幾天,在APEC會議周作志願服務的北京交通大學大三通信工程的劉茜希發現,參加APEC青年周的代表們不管學什麼專業,思維都很活躍,且有獨到見解,這讓她頗為折服。劉茜希也參加了在自己學校的這場交流,這個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女孩最想知道智能交通怎麼解決像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日益嚴重的擁堵病。
  事實上,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面臨交通擁堵的問題,因此大家都對未來解決這個城市病的方法興緻勃勃。“有問題也是機會,也給了我們青年人創業的機會。”洪偉強對此充滿信心。(完)  (原標題:亞太青年菁英共話“智能交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ltrogh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